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展“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2019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八讲

所在栏目:党建思政作者: 发布者: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发布时间:2019-12-18浏览次数:228

中共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委员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工作简报

36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9124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展“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

2019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八讲


201912419时,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西校区明俊楼340D教室开展了由方英敏教授主讲的以“学哲学 爱智慧 开启人生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级本科新生系列讲座第八讲,主讲内容是“审美与人生”。共有师生80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王玉沿老师向在座同学介绍了方英敏教授,随后在座师生以热烈掌声欢迎方英敏教授。方英敏教授是哲学博士,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是美学和身体美学。

方英敏教授首先讲到三点,分别是审美何为、审美条件、审美能力。紧接着方教授提到,审美是人生之趣,审美是一种高雅精致的生活情调和趣味,在横向上可以拓展丰富人的生活领域。审美是人生之艺,方教授引用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使同学们更加理解审美是人生之艺的含义。审美是人生之情。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觉醒后,寻找人之存在的“阿基米德点”便成为永恒的主题。在哲学上,这称之为“本体论”。人生的阿基米德点有道德、名利、信仰、理性、情感、本能等等。


随后,方教授让在座师生欣赏了电视剧《西游记》中《女儿情》的片段,以一种审美的视角来审视这个经典场景,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审美视角的独特与奇妙。

审美又是人生之境。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讲述天地境界时,方教授引用《论语·先进篇》中的故事来说明天地境界的超脱与自如。

对于审美条件,即腹饱衣暖、耳聪目明、非功利性的审美态度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他就这四点分别提到,“财务自由、诗和远方”。审美是一种感性活动,所谓审美人生,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就是要培养人对待生活的非功利性态度。

对于审美能力,即形式感知力、联想想象力、情感体验力、理性领悟力这四大能力。方教授引用贝尔的话“有意味的形式”来说明形式的美学含义,提到艺术家表现的不是他自己的真实的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并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来讲解理性领悟力。

方英敏教授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彰显了睿智博学的魅力,也用幽默风趣的风格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讲座结束,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讲座进入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如“生殖崇拜的渊源”、“艺术共性是否可以理解为大众文化”等,方英敏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最后,在座所有师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方英敏教授授课的感谢。



主编: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主审:周乐成 陈艳波

撰稿:宋政泽 王玉沿

印制:30

时间:201912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