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校“文科讲坛”系列讲座第5期成功举办

所在栏目:学院动态作者: 发布者:金沙检测线路js69发布时间:2023-03-20浏览次数:116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工 作 简 报

2023年第4

金沙检测线路js69党政办公室      2023317

2023年我校“文科讲坛”系列讲座第5期成功举办

202331715:00-17:002023年我校“文科讲坛”系列讲座第5在人文楼308会议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朱承教授作为本次讲座主讲人,讲座主题为“儒家哲学的公共性维度”。本次讲座由我校人文社科处主办,金沙检测线路js69承办。讲座由金沙检测线路js69龚晓康教授主持,金沙检测线路js69的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学术讲座。

朱教授谈到,在中国传统思想领域,儒家哲学从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经验出发,发展出了对公共生活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公共性思想。朱教授从六个方面展开了他的分享。

第一,人的公共性本质。朱教授谈到,公共生活是不可避免的,公共性的政治活动、人与人之间的联合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交流、人际交往活动、 宗教与祭祀仪式等,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并且对于私人生活定性影响。人类的公共生活之所以能够得到维系和发展,往往需要公共性的价值认同、遵守公共性的规则或法律、参与共同劳动、秉持共同信仰或信念、进行公共交流、分享公共利益、期待共同未来等等。

第二,儒家公共性的研究背景。儒家哲学从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经验出发,发展出了能够解释公共生活并对其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公共性思想。自儒家哲学创立之始就试图从理论上为共同体生活寻找超越性的形上根据探索人性的根源树立人际交往的伦理原则建构修养工夫确立可供遵循的规范以及描绘可能的理想社会。

第三,儒家公共性的历史实践。儒家公共性的历史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公共政治生活。历代政权大多尊奉儒家价值观念并公开宣称为治国之道,将儒家经典作为国家正统典籍予以传承甚至作为处理重大政治事务的文献依据,同时还将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及运用能力作为取士选材的标准将儒家的忠孝仁义原则作为政治教化的主要内容,将儒家的礼仪规范作为国家典章制度制定的依据,并依照礼乐制度组织具有仪式性意义的公共生活二、日常公共生活。人们秉持儒家血缘宗法理念强化家族意识,以家族聚居共同体的形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家族权力也按照儒家的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原则进行分配和使用按照忠孝节义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修身、齐家、交友、治民以及其他社会交往的伦理活动读书人熟读儒家经典并期望以此获得晋升之

第四,儒家公共性的发展脉络。孔子“仁爱”“礼治”为儒家式公共生活理论奠定了基础,并将公共政治赋以德性蕴含,规约了儒家公共性思想的基本方向。荀子从 “群”的维度看待人的生存与发展,并主张以道义作为原则、礼法作为规范、富强作为目标,为儒家公共性思想强化了现实性、具象性的色彩。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儒家公共性思想上也多有发挥与创造,在公私利欲之辦等问题上进一步强化了先秦以来的儒家“公共性优先”之原则。在公共生活的实践上,王阳明在心学思想的传播过程中,他个人的讲学事业以及他所推行的“乡约”制度,也展现了为落实其思想中的公共关怀所做的实质性努力。黄宗義的公共性思想既是传统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也是近代以来公私之辨的先声,他对于公共生活中权力专制的批判,对于现代政治治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第五,儒家公共性的核心观念。在儒家思想史上,义利之辨始终是儒家公共性思想得以展开的重要形式,在公共生活中,公义和私利在何种情景下更具有优先性的思考,是义利之辨的实质之一。在儒家看来,良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个体让步部分私人利益来落实公义、成全他人并以此促成社会的大同团结。儒家的孝顺之道也表现了儒家公共性思想在处理个人与家庭关系上的公私之辨。同时,儒家式公共生活有赖于人们对君子人格的普遍信念,因而君子之道也成为了儒家公共性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六,儒家公共性的思想体系。就理论依据而言,家的天、命、道、仁、理、心、良知等形而上学观念,具有普遍性与公共性的维度,为公共生活奠定形而上学和价值观念的统一性的基石。就伦理原则和道德实践而言,儒家思想观念历史上的王霸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群己之辨、理欲之辨等内容,突出地展现了家公共性思想优先的基本原则。就制度落实层面而言,儒家之“礼”规定着公共生活的基本理则,规范着公共交往生活的秩序,明确了不同角色的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言行标准,成为儒家公共性原则的现实和具体体现。就生活理想而言,主要体现在个体的人格层面、社会生活层面以及政治秩序层面。

朱教授对儒家公共性思想下了结论从现代性角度来看,儒家哲学不单是个体化的心性之学,不单是满足个体自我精神需求的抽象观念,而且还是具有现实公共性维度的理论体系,为传统中国人的世俗公共生活提供超验的普遍理念,奠定了秩序基础,明确了价值指导,指出了修养方向,也为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追求提供了蓝图,具有公共性思想资源的重大意义。但儒家公共性思想在个体独立、个性自由、公权力的归属及运用、女性参与公共生活、权威主导公共生活、社会活力等问题的思考上有着一定的欠缺。另外,儒家高扬公共性优先原则而相对忽视个体独立性原则,重视群体和集体利益而轻视个体利益,可能会导致以群体损害个体、以集体为名操弄公意等问题。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现代化也以现代公共性价值为指向,实现了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并努力适应现代公共生活的发展。

最后,龚晓康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朱承教授。


文:邹婷婷

图:徐甜甜


Baidu
sogou